Barry Li: LGBTQ Seminarian Fundraiser and Testimony
Hi, I’m Barry. I will be at CUHK’s seminarian program where I will be learning about faith in the LGBTQ context and serving God alongside the many brothers and sisters at BMCC. I ask for your support so I can bring the fruits of my studies to help all those who struggle with their identity and liberate their hearts and minds.
我是Barry,中文名是李梁宣,十四歲那年我發現我不像其他男孩那樣會一起討論女生,反而對Lady Gaga MV裡面的肌肉男舞者們特別感興趣,同年夏天,我得知自己的初中好朋友上官是基督徒,他爸爸還是牧師,一家人會定期參加教會。出於好奇,我好想去了解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宗教,然而在我對基督教為數不多的了解中,我知道這個宗教是反對同性戀的。但和上官的聊天過程中,他打消了我的顧慮,告訴我:沒關係啊,我爸爸是牧師,他說神愛世人的,所以同性戀肯定也是被歡迎去教會的啦。於是經過上官的介紹,我加入到了上官一家人,一起參加教會生活,每週五的青年團契,每週日的主日崇拜,也常在主日學幫助老師一起帶小孩。在那裡,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教友們相互關心和愛護著彼此,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愜意,讓我感受到了在冷漠的原生家庭裡面從未感受到的溫暖與被接納。
這樣輕鬆愉快的時光持續了好久,直到一次主日崇拜,是上官的爸爸講道,他用極其嚴厲和厭惡的語氣呵斥道:同性戀是可恥的!是會下地獄的…聽到這個後,我頭腦瞬間一片空白,聽不進去他後來說的話,只是覺得無地自容,想要立刻逃離這個地方。
不服氣的我開始自己翻閱聖經,想要搞清楚這本厚厚的書為什麼反對同性戀,也在網上搜索到了羅馬書一章26至27節,簡短直白,卻讓我傷心難過,更是羞愧不已。但矛盾也來了,那麼多歐美國家是基督教國家,但卻支持同性婚姻,Lady Gaga是天主教徒,但卻寫出了Born This Way力挺同志,甚至在白宮門口發表支持LGBT+的演講,怒斥奧巴馬。我暗自發誓要讀明白聖經,讀明白這個宗教,解開謎題,然後和上官爸爸辯論。但由於學業也越來越繁重,這件事情也就放了下來。
直到上大學,認識了一群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基督徒留學生,又再次喚起了我隱藏多年的信仰記憶。大一那年,為了檢驗我學了那麼久的英語能力如何,我鼓起勇氣和一個老外聊天,他叫Pick,也是新生,簡單的聊天后他邀請我一起吃午飯。之後吃飯的過程中了解到彼此是基督徒,於是Pick帶上他的室友Andrew和我一起每週在咖啡店裡學習聖經;每個月他們二十多個美國留學生還會邀請各自的中國組員一起參加主題派對,學習更多關於基督教的知識。那段時光,我對基督教這個信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和他們的相處過程中,讓我再次感受到了那種單純的沒有利益的愛與快樂。深入的了解後,我知道他們千辛萬苦來到中國,來到我們學校學習中文是為了將天國的福音傳給更多的中國年輕人。但我發現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他們常常會讓被傳教的學生誤會甚至反感,因此我主動提出加入他們的服侍行列中,和他們一起以一種讓中國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向大學生們傳福音、了解學習聖經、舉行敬拜學習派對等等。
大三那年,當他們走後,我來到了Pick推薦的學校外的教會,那是一個由傳統教會牧師帶領的學生團契,不用猜想他們又是對同性戀持厭惡和反對的觀點。我嘗試著與其中一位女性同工辯論,但由於我對基督教的不夠了解,還是不了了之,同時因為我的性取向暴露,他們也對我的看法態度改變,無奈,又離開了。
與上一次離開不同的是,我學會了禱告,上帝也回應了我的禱告,讓我認識了馬來西亞留學生Chris,他是來自馬來西亞好撒瑪利亞人教會的同志基督徒。 Chris和其他兩個直人基督徒留學生共同建立了一個歡迎所有人的團契,在Chris的邀請下,我也加入到了這個團契當中。我開始了解到更加多樣化的神學,我感受到完全的被接納被無條件的愛,我不用改變自己的性取向而去得到愛,不用再提心吊膽的過著萬一被別人知道性取向後怎麼辦的恐慌生活。很快,我也加入到了服侍行列,帶敬拜、講道分享、財政管理,在這裡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信仰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成長。 2018年10月,在廈門的一次工作坊中認識了Rev Joe Pang,一個與眾不同的牧師,第一次參加他的課程就被他獨特的神學思想和有趣的講課深深吸引,跟隨著Rev Joe做了很多事工:2018年台北Amplify做助理,同年11月接待Rev Joe到我們學校舉行心靈健康營會,之後也有幸多次去到馬來西亞好撒瑪利亞人教會,參加天國文化營、靈修營等等。在Rev Joe的鼓勵和邀請下,我也將自己的國畫能力分享出來祝福了GSKL的肢體們,創辦了國畫與靈修結合的課程,課後學員們的反饋也是很好,生命得到了很多釋放。
年少因為被告知“同性戀要下地獄”,我不敢完全接納自己,也不願完全接納上帝,一直拒絕受洗;而今在接觸到更多元的神學後,我完全接納了自己,對上帝也更加接納,對上帝的信心也逐漸增強。 2019年8月,在馬來西亞檳城的海水中,終於心甘情願地與耶穌同死,一同復活,擁有了全新的生命。
2019年秋我來到上海讀研究生,也加入了當地的上海彩虹團契,在Rev Joe的鼓勵下我在當中開始帶查經小組。然而越服侍發現自己對基督教信仰以及聖經的了解越不夠,每次都需要在網絡上蒐集零零散散的聖經知識,我越來越意識到系統性的聖經學習的重要性。儘管我已有這麼久的信仰時間,但我依然發現在帶領査經的時候,許多內容無法講清楚。我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都是材料科學專業,因此我是一個邏輯思維較強的人。在平時帶領查經前做準備時發現很多曾經學回來的知識邏輯前後不通,如果我連自己都無法說服我很難在小組中把所學到的觀點傳達給教友。另外,儘管我服侍的是彩虹教會,但由於大家的背景大都是來自於傳統教會,有很多神學觀點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傳統,主日時候的證道也更多注重傳統多於對聖經的研究,因此我發現自己很難學習到聖經知識很難成長。
在這麼多年的信仰歷程以及服侍之後,我意識到我需要更好的裝備自己,在一次與Rev Joe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共同禱告看到了我讀神學的意象。得到呼召的我十分不知所措,於是當晚睡覺前我禱告:主耶穌,如果你要我去讀神學,那請你讓人來告訴我…很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GSKL的Chris在我們的群裡發出了中文大學的神學課程項目並且@了我和Isaac,叫我們一起去讀。我以為是Rev Joe買通了Chris來慫恿我,然而Rev Joe也很驚訝又激動的讓我趕快去申請。將信將疑的我選擇了試試,因為當時申請截止時期快到了,我需要提供很多申請材料又需要考過雅思考試,於是我憑著信心繼續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收集材料需要回到四川的學校,在離開上海之前,我想著學校辦事效率那麼低,肯定會花比較長時間的,既然要回去,那就叫上兩年多不見的朋友一起去喝下午茶吃東西聊聊天吧。因此我在飛回四川前聯繫了大學的好朋友Selena,她剛好也在大學附近,後來見面一聊才知道她也在申請香港學校,並且剛好收集齊了所有材料。於是在她的指導下,我一個下午就收集到了所有材料,而她已經在學校附近住著等了一周的材料了。另外,在收集材料的下午,我偶遇了一個比我小兩屆的學弟,簡單寒暄了幾句約了個下午茶就匆忙地收集材料去了。第二天下午一起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已經拿到了墨爾本大學的offer,雅思考了7分。當天下午他恰巧帶著電腦在寫畢業論文,得知我要在兩週時間內考出6.5分以上後,他馬上提出了給我發他用幾萬塊錢買的雅思學習材料,還花了很長時間告訴我考試技巧。在接下來不到兩週的雅思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弱項是寫作,於是考試前一天我又向上帝祈求幫助,我當時禱告:上帝啊,寫作真的好難,如果你要讓我去讀神學就幫幫我吧,明天的小作文是三個餅狀圖,讓我能多找東西分析,大作文是簡單的社會議題,讓我一看就能想出論點和論據。結果,第二天考試來到寫作部分的時候,我看著眼前的三個餅狀圖,大作文是關於環境問題,我激動得差點叫了出來,很順利的就完成了寫作,並以三個6.5一個6分通過了雅思考試。我相信這發生的四件事情一定不是巧合,而是上帝給我的神蹟!
在經歷了上帝給我的四個神蹟之後,儘管申請時間特別緊張,我成功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MDiv課程的offer。這對我來說是挑戰也是冒險,我希望能夠通過攻讀MDiv課程來更好的裝備自己成為一名傳道人,更好的服侍同誌群體,並且努力通過自己學習到的神學知識來為LGBT群體發聲,讓社會對同志的接納度提高。若今後有機會能夠繼續攻讀PhD學位,我也會選擇研究有關LGBT+的課題。如果要說今後有什麼夢想,那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今後沒有同性戀或者異性戀的教會。能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坦然地享受在上帝的愛里面都是上帝的教會。
詳細籌款方法:
https://hkbmcc.org/2018/01/11/%e5%a5%89%e7%8d%bb%e6%96%b9%e6%b3%95-tithes-donation/
請註明 Barry Li 神學生基金

需籌金額:
學費:HK$42,100(每年)*3(年)=HK$126,300
住宿費:HK$14,867(每年)*3(年)=HK$44,601
雜費:HK$2,800(每月)* 12(月)*3(年)= HK$100,800
共計:HK$271,701
(參考至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tc/admissions/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