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餵飽我們?

2018年7月22日講道

講員:何萬寶傳道

經文:可  8:1-10

 

當我們見到嬰兒哭鬧的時候,我們會問,她/他是否肚餓?是否身體不舒服?我們會關心她/他的身體物質上的需要。其實在耶穌的事工?,他也關心門徒和其他跟從他的人的身體/物質上的需要。馬可福音第6章和今次講道的經文馬可福音第8:1-10中的故事十分相約:第6章中提及耶穌餵飽了5000人(註:只是男人啊,還有女士和小孩未有數進去),而在第8章中的記載,便餵飽了4000人。「食」可以算是耶穌與門徒和其他跟從者各種互動中,很重要的一環。他選擇看重人身體和心靈上的需要,甚至被當時的宗教領䄂批評,質問他為什麼要與罪人一起用餐。

這兩個故事有很多相近之處,而我們也可看到兩個重點:第一,供應者是耶穌; 第二,信徒皆祭師。

 

真正的供應者是耶穌/神,不是人!

馬可福音的兩個故事,也是在曠野中發生的。曠野並非泛指沙漠,而是資源匱乏之地,不能種植、沒有好東西的地方。這點讓我們聯想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也在曠野渡了很長歲月,並遇上類似匱乏的情況 — 以色列人因沒有吃的而向摩西埋怨,後來神從天供應嗎哪給他們。供應食物的,不是摩西,而是神。在馬可福音的記載裡,面對這個匱乏的情況,門徒也不知所措,更想打發眾人離去,自己各自找方法醫肚。耶穌強調的是他憐憫這些人,體恤他們身體上的需要。在第6章的記載中,耶穌更叫門徒「你們給他們吃罷」,但供應的不是門徒,而是耶穌/神。主禱文中也有提及神關顧我們物質上的需要,當上主的國降臨時,我們心靈和物質上的需要也要被滿足。

 

信徒皆祭師

那如果供應的是耶穌/神本身,門徒又有什麼角色呢?是站在一旁觀看神蹟嗎?馬可福音的記載卻是:耶穌「拿起」餅、「祝福」、「擘開」、然後「遞給門徒」。最後,是由門徒遞給人吃的。換言之,耶穌是通過門徒成為供應者的。當我們看到他人的需要時,我們會是坐著等神蹟,還是看看自己有沒有五餅二魚呢?又或願意把從耶穌得來的餅和魚,遞給有需要的人呢?

 

基恩相信信徒皆祭師,說的就是我們每一位也可以加入這個「遞給」過程,所以聖餐、洗廁所、事工等也是互相服事。不是只有小組組長、領䄂才可加入成為神的流通管子,我們每一位也可以並且需要建立這樣的一種生命,讓神的供應滋養滿足他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