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禱文 II: 為我們帶來的意義
作者: Freedom D.
主日講道 2月17日 Joe Pang
講題:主禱文 II (太6: 9-13)
上次我們講過主禱文的背景,今日我們再來了解主禱文為我們帶來的意義。
在開始今日講章之先,先回顧一下大家目前進行【每日三點主禱文】的情況。我知道有很多弟兄姊妹都很欣賞這個靈修方法,因為他們都說平日只是早晚禱告接觸耶穌並不足夠,耶穌就彷彿不存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但我又知道有一班弟兄姊妹感到吃力,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即使是選擇靈修與否,都已經充滿掙扎。
今年GSKL和基恩之家都是以靈修與聖經為主題。那麽甚麼是靈修、怎樣才可以開始靈修呢?靈修就是先要沉寂自己,進入內在。認識自己內在就是靈修。靈修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的生活和內在有著「更多耶穌」,而它需要透過時間去彰顯出來。忙碌的生活使我們難以靈修,所以我們更需要刻意地選擇三點背頌主禱文,其目的就是要為耶穌預留一段時間,讓我們能在當中遇見耶穌。
對主的稱呼稱呼反映我們和祂的親密關係
甚麼是主禱文?主禱文不是主自己使用的禱文,而是主 (耶穌) 教導門徒祈禱時用的禱文,因為主不需要「免我們的債」。
主禱文有三個版本,分別記載於馬太、路加和《十二使徒遺訓》。《馬太福音》的主禱文大家都耳熟能詳;而《路加福音》的主禱文就沒有記載最後的頌讚「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十二使徒遺訓》相傳是由馬太撰寫,內含各種教導使徒應做的事和主禱文,我們之前講過的 「Maranatha (主請你來)」就是出自於此。《十二使徒遺訓》以雅蘭文撰寫,和以希臘文寫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不一樣。
在耶穌基督年代的人是以雅蘭文作為母語,所以以雅蘭文寫的主禱文對當時的人而言更容易與上主有更沒隔膜、更親密的關係,正如我們日常用母語稱呼父母般,更感自然。
既然耶穌本身就是以當時的母語-雅蘭文來教導信徒稱呼上主,如果今日我們在以主禱文祈禱時,以自己母語如「我們在天上的老豆/老母」來稱呼,又會不會感到更加親密呢?
三個願望、三個需要
主禱文的結構為首先許下三個願望,繼而宣告三個我們的需要。
主禱文中的首個願望以「願祢的名被尊為聖」打開序幕。這是因為猶太人視名字為實體,故主的名需要永遠被放在最高位。詩篇20:6 說「不在乎車不在乎馬,而只在乎耶和華的名」。今日我們香港人似乎在乎錢、在乎樓,我們在念主禱文的時候,又有沒有想起要把主放在最高位呢?
只愛耶穌不是真正的愛他,愛耶穌所愛的人和他所愛的才是真愛。耶穌的願望就在祂的首個宣告「天國近了」中反映出來,亦正因此主禱文中的第二、第三個個願望就是「願你的國降臨、願祢的旨願奉行在人間」。
沒一段關係可以在不滿足自己需要的情況下能夠持久的。因此接下來我們對神坦誠,求主求三個我們的需要,分別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不叫我們跌入試探」。
歷來各靈修大師都推崇以背頌主禱文作為基本的靈修方法,所以基恩之家就希望各位弟兄姊妹今年可以藉著【每日三點主禱文】來靈修,加深與神的關係。
至於為甚麼我們要選擇三時正,而是不其他時間呢?正因為這個時刻莫名其妙。我們眾人每日三時正都有各自的任務,祈禱不是多數人日常時間表中的固有活動。但正正就因為這段靈修時間要我們刻意從日常中劃分出來,我們就更能顯得自己有分別為聖的決心。
主禱文說到「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當中的「為聖」就是指分別為聖。於每天三時正背主禱文就是我們嘗試在日常中把屬主和屬世的時間分別出來。試想像一下當全世界的人都在下午三時祈禱,世界的能量、現況會有甚麼分別?將和神有關的就要刻意分別出來,所以我們有聖畫、聖像,而為主所用的人就是聖徒。
分別為聖不是要我們脫離現實。我們的生活和教會內的音樂都是一樣的,無論樂手和作樂家是否基督徒,他們都是以一樣的音調彈奏出來。要說教會音樂和屬世音樂的分別,相信當中不同的只有歌詞,因為我們唱詩歌的目的乃係在於宣告主的名。我們的生命又有沒有準備為主所用呢?我們今日對生命的態度又是怎樣呢?
聖靈要以光光照你,目的就是要你從黑暗中分別為聖。每天下午三時以主禱文把自己和世界分辨出來,讓我們視那段時間為與主的親密時間。實踐的難度是取決於我們有多愛主,有多希望他的國降臨。各位弟兄姊妹亦可嘗試每次完成後互相提醒,彼此連結。
還記得耶穌問彼得三次你愛我嗎?如果今日耶穌向我們同樣問我們三次,我們是否都可以以三個願意、三個願望來回應主?
最後讓我們以詩歌作結:
主禱文 (請教導我們禱告) ~ 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