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聖言 Lectio Divina

日期:20190414 棕枝主日

講題:誦讀聖言Lectio Divina

講員:Jason Ho

經文:馬太福音7:7-11

講道摘要: Ash, Natalie

 

今天是棕枝主日,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也是當時基督徒及猶太人面前的兩條路:霸權主義的道路和神的國的道路。我們會選擇跟哪一條路呢?

 

常在棕枝主日提及的經文是馬可福音11:1-11節,人們喊著“和散那”,以耶穌的語言歡迎耶穌,也即是“拯救”、“救贖”之意。當時的世代期望耶穌以武力建國,認為耶穌會再來拯救他們。而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用撒迦利亞書9:9-10這段經文來理解耶穌,當中“你的王”、“公義”、“和平”等詞顯示也這些了解猶太人經典的基督徒期望耶穌興起及帶領百姓脫離霸權(羅馬帝國)。

 

在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落入羅馬帝國手中後,羅馬將軍及皇帝都會進入耶路撒冷,以巡視殖民地。例如,在耶穌受難那年(30CE),當時的官員彼拉多在逾越節時騎馬進城。他們進城時會以騎馬及金銀的裝飾來炫耀自己的財力及地位。這就是當時羅馬帝國的霸權之路。羅馬帝國用它的軍事力量來攻打其他地方,以武力平亂及鎮壓人民,強調帝王崇拜,向殖民地徵收重稅,以法律治國 (rule by law),壓迫人民。

 

相反,神的國的道路是非武力,不以法律來管治,非霸權式統治的。耶穌以平等的身份走入被視為不潔的人當中,與弱勢的人同行。耶穌為了公義站出來,刻意以一種與羅馬皇帝不同的方法進城,他沒用金銀的裝飾,也不騎馬,並從不同的方向入城。耶穌在金門進入耶路撒冷後,地上的霸權以不同的方法表示他們不歡迎耶穌再來,例如封了金門,並將墳墓放在金門前面(猶太人經典中,屍體是不潔的)。

 

然而,今日的以色列也以不公義的方式對待巴勒斯坦,起了圍牆分隔開他們。我們如何在地上實現公義及和平呢?今日的香港如彌迦書3:1-2節一樣,我們希望有一個霸權、壓迫、不公義的社會,還是一個平等、公義的社會呢?近日所見,為和平公義而站出來的人反而面對不公義,就像耶穌為了對抗政權而入城,面對不公義的審判。

 

今天的靈修操練是誦讀聖言/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一共有四個步驟:1 誦讀,2默想,3祈禱,4默觀。今天會先學習誦讀,除了聖經外,也可誦讀教牧的著作或書信中的句子。其中一個誦讀聖言的模式是團體誦讀。透過團體誦讀,讓自己及同行者更能專注自己的內在和經驗基督召叫我們行動。每一次的團體誦讀為三人,然後將聖經章句分別讀出三次。每一次的誦讀都會有不同的主題,第一次誦讀去了解經文,默想當中令你感動的字句。第二次誦讀時,專注自己的內在,默想章句與今日生活的呼應。第三次誦讀時,嘗試去問自己可以作出什麼行動去回應基督透過聖經字句跟我們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