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禱文V

講題: 主禱文5

經文: 馬太6:9-13

講員: Rev. Joe Pang

講道摘要: Freedom D.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曾否一瞥心中那個充滿怨毒的黑盒?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習慣把一次次的傷害摔到盒子裡,然後讓憤恨、猜疑和冷漠不經意的支配著我們。

馬太和路加福音在主禱文的「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太:6:12; 路:11:4)」中分別使用「如同」和「因為」一詞。前者說明我們如何寬恕別人,主則要如何的寬恕我們;但後者比前者更激進直接:我們會被寬恕,只因為我們會寬恕別人。

兩段經文用詞不同,意思不一,但其實它們是互相補充的。馬太福音裡反覆以比喻(太18:23-35)或耶穌的回應(太18:22)指出寬恕別人的重要性,令我們很容易會產生錯覺,以為耶穌在寬恕的議題上只關心對方。但其實這些經文的主角從來都是我們。

無法或拒絕寬恕別人是怎樣的一回事?我們撫心自問,在追求親密關係的途中,我們多少次被出賣、被否認、被拒絕。我們渴望被愛被關心,繼而鼓起勇氣建立友誼、尋覓伴侶、加入教會,但衝突誤會和不理解令我們處處觸礁,從心生怨憤,慢慢變得冷漠抽離,我們甚至不敢再進入關係。為求自我保護,我們拒絕別人對自己的欣賞,自我否定,甚至率先傷害他人。

年月流逝,心中的恨一直侵蝕靈魂和生命,我們變得再無法感受到愛,那怕是上帝的愛。如是觀之,除非我們主動的去寬恕別人,否則我們永遠無辦法理解,甚至是親身經歷到上帝對我們的寬恕,和寬恕以後帶來的愛和包容。原來要被上帝寬恕的決定權從來都在我們手上,上帝早已預備,猶豫的一直都是我們。

寬恕之道談何容易。傷害我們最深的人往往就是我們最信任、最親近的人:或家人、或伴侶、或小組成員,甚至是教會同工。創傷情境至今仍瀝瀝在目,寬恕從何說起?但主說:「可以,在我裡面都能。」我們雖然不能夠簒改記憶,但這一次,我們嘗試帶著慈悲和憐恤,以同理心考慮對方的難處,再主動的與上帝合作,重新審視過去。各種恨,都一定能被寬恕的。

當你不能真誠的寬恕一個人,你永遠無法感受到上帝的寬恕。今日就讓我們藉著主禱文的提醒,重新審視自己的黑盒,看看各種怨恨如何影響我們,又試著依靠上帝,「免了人的債」。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9)